西北欧博士申请记(事实和理由篇)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这是《西北欧博士申请记》的事实和理由篇,描述我个人的申请背景、理由,以及如何选择导师和研究地点等。如果你有下述的问题之一,请参考《个人经历篇》:
- 有没有碰到压力、困难或者误会?具体的故事又是怎样?
- 受到了谁的帮助?
- 投了几份申请、又收到了几份 offer?
- 有什么特别奇葩的申请经历?
- PhD 申请面试是怎样的?
申请背景
- 本科(前三年):中国 211,化学专业,专业平均分 84.31/100。
- 本科(最后一年):英国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,属于罗素集团(Russell Group)成员,算是英国较好的大学联盟。
- 硕士:本科最后一年交流的英国大学,计算化学专业,研究型硕士,只有论文 pass 与否,无分数。
- 申请准备时间:2012 年 3 月至 2013 年 7 月
- 其他:没有科研文章,直到 2013 年 5 月第一篇杂志论文被接受;没有专利,没有实习,没有国际奖项。唯一跟其他化学类学生相比的独特之处是,我比他们喜欢玩电脑。
困难点,以及自我定位
不论怎样看,我的硬件都属于留学申请中特别大流的那类,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。也就是说,如果我要申请诸如”优秀生奖学金“一类的经费,是基本不会有戏的。基于此,我给自己的定位是,停留在本专业方向(计算化学),尽人事,听天命。
为什么做博士
硕士毕业后的出路很多。我之所以打算做博士,有两个主要原因。
- 做自己喜欢的方向。我喜欢探究问题、并为此寻找答案的过程。加上从小喜欢玩电脑、通过计算机来解决问题,结合我选择的化学专业,以及本科最后一年和硕士近两年的研究经历,我发现我自己是喜欢这个方向的。
- 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做好。虽然从本科最后一年就入了计算化学这行,但是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育资源和深度都比较有限。若是想进一步往科研方向发展,需要进行专业的科研训练,体验学术界的方方面面,从而具备“把事做好”的实力。由此出发,攻读博士学位便是自然的选择。
选定研究地点
不论在哪里从事研究工作,总归有方方面面的好处坏处需要考量,然后考虑,自己是否能好好地跟这些好处坏处共同相处。
我对研究地点有以下要求:
- 英语水平好。沟通交流是重中之重,语言畅通是万事之基础。
- 地理位置在欧洲大陆。
- 经济情况好,且对博士生待遇不差。“待遇不差”的标准是仅靠博士工资便能养活自己,大富大贵不可能,但偶尔能聚餐旅游买衣服……还是必要的。
- 对外国人的去留政策好。想留下发展有相应的支持政策(如毕业后可以续签找工作),想走也绝对不会拦住。
就以上 4 点考量之后,我选定了以下国家:丹麦,瑞典,挪威,荷兰,德国,瑞士。下文简称这些国家为“目标国家”。当然,上述的每个国家在这四点上的得分都不同。
另一方面,我硕士在英国就读。相信也有人奇怪,英国教育分明不差,为什么我不在英国读博士?请参考我另一篇文章《我为什么离开英国》。
申请方式
一般来说,一个博士职位的确立,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:
- 资金支持
- 导师(学校)
- 课题
俗话说得好,钱不是万能的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所以,这三个条件中,以资金支持最为重要。下文首先阐述如何确定这三项因素,然后说明我自己的情况。
资金支持
就中国籍的博士生在上文中提到的欧洲国家留学而言,获得资金的途径通常有三条:
-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(简称 CSC)。通称“公派”。
- 由就读学校方面支持。资金来源可以多种多样,比如欧盟项目、就读学校的国家拨款、企业支持、独立基金会、或者上述来源的结合不等;资金发放形式主要两种,奖学金或者工资——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和社会上的公司雇员一样需要签订劳动合同、纳税、交养老金、受雇员相关法律保护等,前者一般不需要,后者一般需要。而我的目标国家,大多以“工资”形式进行。
- 自费留学。意即博士生自己出钱。
在我的目标国家中,绝大多数中国籍博士生是以 1 和 2 的方式得到资金支持。3 的情况非常罕见,但在英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做。就竞争激烈程度而言,2 是最高的(明显)。1 和 3 对于对方学校/研究机构而言,属于“自己带钱”,只要想想大家都爱人民币/欧元/瑞士法郎/瑞典克朗……有钱总会受欢迎的,对吧。
就我个人而言,只有 2 一个选项。1 在我认真申请时,从时间上已来不及,并且根据我上文中提到的要求(来去自由),1 不是个好选项(有回中国的义务);3 我家庭不具备这个实力。我坚持 2 的另一个原因是,我想通过申请到对方资金支持,来证明自己“我有说服导师的能力、也证明自己有能力从事研究”。
课题
根据资金来源,课题的确定方式不尽相同。以下分为“对方给钱”和“自己带钱”两种讨论。
“自己带钱”
自己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,课题的自由度相对较大。当然,“相对”也意味着有一定的局限:首先,申请者自己得具备能完成课题的能力。这包括硬实力(就读的专业、以前的研究经历等),以及软实力(沟通交流、心理调节等)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你是个很有主意的人,完全可以自己草拟一份课题研究计划。若不是那么有主见?可以跟导师商量讨论确定课题(下文详细讨论)。
“对方给钱”
在对方给钱的情况下,会根据资金的条款来确定研究计划怎么做。现实中的可能性一定还有更多,这里仅举几个例子:
- 资金由学校研究生院发放,发放对象是特别优秀的学生,在递交资金申请时,需要一并提交研究计划。这种情况类似于上述的“自己带钱”:对学生而言,课题的自由度较高,学生有一定自主权。
- 资金由导师(经由学校这个雇主)发放,导师有很高的自主权挑选学生。课题一早已在导师申请资金时确定,学生在入学前,改动课题的空间不大,甚至没有。
上述两种情况都极为常见。我个人情况是 2。并不是有意为之,而是在提交了许多申请之后,最终接受的 offer 属于 2 的类型。
导师(学校)
之所以把导师和学校归到一起,有两个原因:
- 博士生的课题领域一般很窄,决定了在从事领域内的人不多。因此,能找到的导师也不多。如果是对课题/研究领域有所了解的博士生,在学校正规的情况下(想正经搞研究的导师,也不会去不正规、甚至是名气不怎么样的学校吧?),更多是挑选导师。
- 在学术界,导师跳槽是一件常见的事情。这事情就在我身上发生过:我博士第一年读完,副导跳槽回乡。导师跳槽后,学生是去是留得看配套政策,不过,因此就跟着导师去新学校的学生并不少见。
也有不少博士生,因为种种考量,给学校名气放的权重会大过导师。对于这些人而言,学校是否有名更为重要,这所学校里就算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课题的导师、或者导师风格自己不喜欢也无所谓。每个人读博士的目的多多少少有些不同,就看个人是怎么想、以及能否承担由此带来的结果了。如果你是这一类人,那可以在申请的时候好好考虑一下学校。
我?既然说了上一段话,应该可以猜到,我是选择导师多过学校的那一类。我是比较在乎沟通、理解和支持的人,所以,能否和导师好好合作,在我这里非常重要。在我做 PhD 期间,同学们一般打招呼的第一个话题便是“你导师是谁”,导师的性格、怎么跟导师相处,也是各种朋友聚会的固定话题。如果是有工作经验的人,可以类比成“有一个好老板有多重要”。PhD 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,如果导师不好、不给予支持,那应该会比较难过吧。
各地博士薪酬水平
仅仅简单讨论我列举的目标国家“对方给钱”的情况。另外,各国政策不同,有的国家以工资形式发放薪水时,可能有年终奖或假期费等福利,以下信息仅供参考,如无特别说明,福利不计算在内。
瑞士
瑞士的博士工资,根据学校、地区和工作经验,会有一定的差别。总体而言:
- 联邦学校(两所联邦理工大学)比州立大学的工资要高。
- 博士年级越高(经验越多),工资越高。
- 全职(100%)工作比非全职(< 100%)工作的工资高。
举例:
- 洛桑联邦理工(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, EPFL):全职起步税前年薪 CHF 51,400,折合人民币约 34 万 4 千。参考资料点这里。
- 苏黎世联邦理工(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, ETHz):全职起步税前 CHF 70,300,折合人民币约 47 万。参考资料点这里。
- 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(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)在 2016 年发布的文档显示,博士职位最低税前收入是 CHF 47,040,折合人民币约 31 万 5 千。
德国
德国的博士工资使用一套较为复杂的计算系统。根据学校、地区,以及博士项目本身的性质,加上工作时间比例(100% 或更低),会有一定的差别。根据亚琛工业大学(Rheinisch-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, RWTH Aachen)这份文档的说明:
- TV-L 13:博士生常见的工资等级。拿全额的是少数 high-demand 的岗位,如工程、计算机、应用数学等,工作时间比例给至 100%。一些需求不那么强烈(less-in-demand)的学科,时间比例则相应减少,75% 或 50% 不等。如果起步工资是税前 EUR 3600 每月(实际上确实接近这个数,参考文档点这里),那么 100% 工时的情况下,税前年薪是 EUR 43,200,折合人民币约 32 万 8 千。如果工时 50%,税前年薪则是 EUR 21,600,折合人民币约 16 万 4 千。
- 助学金(stipend):助学金不同于工资,发放的金额根据学校、地区和项目非常不同。最高可能有 EUR 2,000 每月,最低则大约 EUR 1000 每月。用年薪来看,并折合人民币,数额大概在 9 万到 18 万不等。文档也说,Stipend 会越来越少,要逐步被 TV-L 取代。
荷兰
荷兰的博士工资,全国统一。根据 NWO 的 2018 年 PhD 工资文档,无经验的第一年的博士生税前工资是 EUR 2,266 每月,年薪 EUR 27,192,加上 8% 的假期补贴和 EUR 3,666 的年终奖金,税前年薪约为 EUR 33,033,折合人民币大约 25 万。
丹麦
丹麦的博士工资,全国统一。根据之前的工作经历和年数,起步工资有较小的差别。根据丹麦科技大学(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)在 2018 年 10 月发布的数据,无经验的博士生月薪为 DKK 26,887,年薪为 DKK 322,644。丹麦克朗(DKK)和人民币的汇率基本是 1:1。
瑞典
瑞典的博士工资根据学校和学科有别。这里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(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KTH)来举例,2018 年的基本起步税前工资是 SEK 29,500 每月,SEK 354,000 每年,折合人民币大约 25 万 7 千。
挪威
根据奥斯陆大学的文档,PhD 的起步工资大约在每年 NOK 500,000 左右,折合人民币 39 万 3 千。
后记
此文第一稿成于 2014 年初,一直以草稿的形式躺在某个应用里,最近偶然在整(kǎo)理(gǔ)文档时发现。虽然我从申请 PhD 开始距今已有近 7 年,但既然有记录,还是把它放在 blog 里存档比较好。另外一件我个人很惊讶的事情是,过了 7 年,文章里的很多情况还有适用性。
另外,此次在原文基础上作了较多修改。原因是做 PhD 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,并且因为有进一步的思考,得出了很多总结性的内容,不少看法也与新晋博士生不同。希望因此能提供给读者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申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