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micron 冲击波:琐碎的细节记录

我健康,没中招,然而omicron疫情离我实在太近,加上人作为一种群体动物,以及人们组成的机构行使着权利,对疫情及其影响有一定约束,所以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的生活。这一篇文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对自己身边一些琐碎细节的记录。

人满为患的杜塞尔多夫之行

去年(2021)的12月中旬,荷兰以一种猛踩油门的方式引入lockdown,星期六晚7点开新闻发布会,星期天凌晨5点开始执行,导致我星期天约好的理发取消。这事让我十分生气,遂决定用脚投票支持邻国经济。我立即预约杜塞尔多夫的理发店,买ICE*车票(*注:ICE,德国铁路最高等级、速度最快的列车),当天往返德国。德国礼拜天商店闭门,我只能请年假在工作日理发。

好巧不巧,欧盟队友奥地利送来神助攻:奥地利政府几乎同时发布新规,从12月24日执行:荷兰被列入“病毒变种”国,入境需隔离10天,除非有加强针+48小时内阴性证明。

去杜塞尔多夫理发是12月23日,圣诞夜前一天。可想而知,ICE上有多少返乡团聚的德国、瑞士人,还有多少为了在24号前赶到奥地利以逃避严格新规的荷兰滑雪爱好者。平心而论,我从没见过满到每节车厢的过道都站满人的ICE(更别说座位全满),这辆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、瞠目咋舌。看到这副样子,我:谁要是来我这节车厢给每个人做个PCR采样,没有个把阳性才奇怪呢。总之,我已经为中招做好心理准备了。

好不容易从沙丁鱼罐头里钻下车,杜塞尔多夫就以一种圣诞前热热闹闹的姿态迎接我。那里最出名的购物街叫Königsallee,国王大街。人们在进行圣诞节前的疯狂大采购,人行道上基本就是人们前胸贴着后背走。

当天回荷兰的ICE还好,大概80%上座率。经历了一天的人潮视觉冲击,我已经在脑里走马灯一般过了一遍“要是中招应该怎么办”的过程。

近期研究发现,Omicron变种的潜伏期往往比别的变种短(1),若是一个礼拜没什么症状,基本就是没事了。而我从杜村回来的一个星期非常安稳,对,非常安稳地在家上班、写代码。

一波三折的奥地利之行

荷兰人若是想解决问题,他们有多强的执行力呢?我想从一个不常见的角度切入:不妨从他们去滑雪这件事来看。冬季运动往往是那些海拔和雪域资源丰富的国家的强项。地势平坦的荷兰如何竞争?短道速滑,每当温度降到零下,河面结冰,你就可以看到阿姆斯特丹人民纷纷拿起溜冰鞋到运河上飞奔。言归正传、不偏题,滑雪必须要有山地,既然荷兰没有山,那么荷兰人就会想方设法请年假,约上三五好友,一起开车结对前往阿尔卑斯山脉地区滑雪;公司里也有不少关系要好的同事,大家会一起约好滑雪假,我甚至有听说过去滑雪团建的故事;学生怎么办?别忘了,2020年疫情初期的时候正逢大学冬假,格罗宁根大学有900名学生在意大利疫情越发严重时,还是乘上滑雪大巴,进山滑雪。据荷兰统计局的数据,2012年,荷兰约有一百万人前往滑雪度假地(2)。即使是在没有山的荷兰,滑雪也是一项非常热门的运动。而从荷兰开车到阿尔卑斯地区大约要9-10个小时。花这么大的力气才能去滑雪,还是有大量荷兰人每年排除万难进山,可想而知他们对滑雪的热爱,以及对热爱的事情那种坚韧的执行力。

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去滑雪?为了一探究竟,我们决定前往奥地利亲身体会。

在我们出发前,各路好友在我们出发之前都叮嘱我们保重:我们的共同好友某某,从雪场回来/旅游回来就“光荣夺冠”了。上一节讲到,荷兰被奥地利列入“病毒变种”国,入境需隔离10天,除非有加强针(booster)+48小时内阴性证明。颁布这个规定的那一天,我们盯着荷兰的加强针注射年份,“没戏了”,我们在心里默念着,“怎么才开到195x年?我爸妈的年纪还没到呢,啥时候轮到我们?”然而老天爷开眼,之后的注射年份开得很快,而且预约系统往往能刷出第二天、甚至同一天的空位。

我们排除万难,根据要求,在出发前注射了加强针,做了测试,所幸是阴性。全部满足要求后,我们乘上了开往因斯布鲁克的夜火车。为了避开人群,我们特地选择了跟他人隔开的包厢。虽然后来发现人也不多,大概是因为我们正好错开学校的冬假出行。

多嘴一句,学校的冬假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那些爱滑雪的大人们,一下班就拎上他们的小孩直接往山里冲,好给这群核能驱动的小孩子一个地方去放电;意味着那些爱玩雪的小孩们吵吵嚷嚷让大人带他们去滑雪,全家大包小包出行,好不热闹;意味着大学生们纷纷登上滑雪巴士,跟自己的小伙伴们去雪场一起书写青春。

虽说奥地利入境要求严格,然而从上火车直到走出因斯布鲁克站,没有一个人问我们要过任何证明(连身份证明都没问过)。酒店是第一个要求身份和2G证明(已接种两针、或者已测试阴性)的地方。整个行程下来,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要求我们2G+(已接种两针+booster)证明。

滑雪很耗体力,人们要吃饭,雪场的餐厅因此人声鼎沸。吃饭总不可能带着口罩吧?餐厅的环境,和上一节去杜塞尔多夫的火车车厢有点相似。自从见过那样的车厢,我是早就准备好“要是中招怎么办”的。滑雪的第一天去的山顶餐厅吃饭,结果我们离开雪场那天得知:山顶餐厅因为大批员工测试阳性而关门。我们的行李箱里有不少自我测试包(self-test kits)。虽然整个滑雪过程中我们都健康,无任何感冒症状,我们还是给自己做测试。不意外地,每次都是阴性。

我们为这次滑雪做的措施之一,还包括回家后多请一周假躺平在家,为了避免可能的生病。所幸的是,这躺平的一周里我们都很健康,没有症状出现,所有测试都是阴性。

各种语言的“早日康复”写到手软

工作群

上班第一天打开工作群,傻眼。所有家里有小孩的同组同事,注意,是所有,无一例外,全中omicron冲击波。他们的症状有轻有重,有的小孩烧了一礼拜、自己却啥事没有、PCR怎么测都阴性;有的自己也烧到卧床不起。有些同事孩子测试阳性,但自己症状较轻、测试也是阴性。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一个困境:公司对测试阳性的人员有对应措施,比如此前接触过的同事要在家隔离、去做测试、相关场所加强保洁等等。然而,若没有阳性结果,就算有症状都不会启动对应措施。

另一方面,根据Omicron变种的数据(1)来看,在住院率很低、lockdown解除、大多数人已注射疫苗、大家一起往全民免疫冲的背景下,我们还需要这套对应措施吗?

虽然我的同事们多是感冒一样的轻症,很快恢复,但得了病总归不是好受的事情。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:掌握了各种语言的“早日康复”如何书写。

健身房

上班前的最后一天我去健身,教练:我们在场的教练不多。前几天我们有7个同事一起开会,那几个同事现在全部在家隔离。当时我们工作群很热闹,隔一小时就蹦一张测试阳性的照片。我运气好,那天休假。以前lockdown我们关健身房,学员在家、教练远程指导;现在反过来,学员们到现场健身,通过iPad接受教练的远程指导。

网友们

我算是网络活跃分子,在网上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们。然而,这其中我见过的网友也只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子集。然而,我已经知道好几个线下见过面的朋友中招。祝他们早日康复。

写在最后

换个角度想,病毒无处不在,进化无处不在,总有一天我的某个细胞会变成某一款病毒的host,就看初一还是十五。那还是保持平常心吧。祝各位推友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,吃好喝饱睡足,免疫系统给力。

参考文献

  1. https://www.cdc.gov/mmwr/volumes/70/wr/mm705152e3.htm
  2. https://www.cbs.nl/en-gb/news/2013/50/more-than-1-million-dutch-holidaymakers-travelled-to-winter-sports-resorts-last-ye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