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机取巧学英语

IT 业界和理工科研界有个共同点,共通的语言往往是英语。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士而言,学习英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本人不才,人在欧洲近 10 年,平心而论,学习语言真的没有捷径可走。

若是非得说有什么“投机取巧”的办法,大概有四点讲求:基础目标效率和方法文化和常识。这里就拿英语谈一谈吧。

基础

学跑步之前必须要会走路;换句话说,走路是跑步的基础。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英语或其它外语:要熟练使用英语,首先得打好基础。

一般而言,义务教育中有英语的教学。在掌握义务教育水平的英语之后,英语的“基础”是什么呢?个人认为是语法。语法相当于一个语言的骨架,只有骨架长好了,身体的其它部分才能被好好地支撑起来。

语法知识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?个人认为,高中英语的语法已然足够,程序员和理工类科研人员使用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跟人沟通交流,并不需要英美文学或者语言学才涉及到的复杂语法。

相信不少程序员和科研人员的高中英语水平不会很差,然而,人是会遗忘的。如果长期不使用英语,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便会还给老师。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看到同学们背复杂的单词。一到考试写作文时,词藻华丽,却完全不能把握在某个名词前到底该使用定冠词 the,还是不定冠词 a/an。这是明显的基础没打好。

那么,该如何复习语法呢?有句俗话,熟能生巧。而“熟”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达成,就像我们刷题,或者是某种运动、开车一样,从不会到会的过程,就是练习。市面上有不少语法方面的讲解和习题可以购买。我个人使用的是 Oxford Practice Grammar (Intermediate)。既有简单明确的语法知识讲解,又有练习。你也可以自行寻找其它适合自己的教材。

当基础扎实之后,再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,效果会更好。

总结:

  1. 语法是基础。
  2. 高中英语的语法知识已然足够。
  3. “温故而知新”,“知新”离不开“温故”,多做练习,熟能生巧。

目标

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指引你解决问题的方向。

一个简单的例子是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:我要去罗马!

好,目标是罗马。接下来,就很容易地想到,从我住的荷兰小村到罗马有无数的路线,我可以买张从 Schiphol 机场起飞的机票,去机场,然后搭飞机到罗马机场,也可以先飞到美国,再飞到日本,再转到挪威,最后再从挪威坐船到威尼斯,然后走到罗马。

言归正传,你要去的“罗马”在哪里?你学英语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?花一点时间,把自己的目标想清楚,这样能更好地帮你梳理之后该做什么。列目标的时候可以分为两部分:想达到的目标,以及粗略的实现内容/方法/切入点。

对于程序员的例子:

  • 自己的代码能被懂英语的人读懂(变量命名、写注释)
  • 开会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(基础语法、专业词汇、沟通技巧)
  • 午餐时间能跟同事交流日常生活和想法(基础语法、生活词汇、沟通技巧、当地文化和常识)

对于理工类科研人员的例子:

  • 能用 presentation 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(基础语法、专业词汇、沟通技巧)
  • 能在业界知名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(基础语法、专业词汇、写作语言组织和构思)
  • 和同行争论学术观点(沟通技巧、学术基础知识)

两者通用的例子:

  • 跟老板写电子邮件请假(基础语法、基础写作、生活词汇、电子邮件格式、礼貌用语)

当你把这些目标写出来之后,你应该多多少少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方向下功夫了。

总结:

  • 目标明确,前途便更明朗。

效率和方法

1. 通过目标选方法

之前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的例子里,我们可以高效地冲着罗马去,也可以绕地球一个大弯去。在时间和预算都有限的情况下,效率和方法就非常重要:还是买张从 Schiphol 起飞的机票去罗马吧;我没时间没精力也没钱绕地球大半圈。

人和人是不同的,这就决定了一种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。不过,在有目标的情况下,对于不同的方法,你可以去判断“这种方法是不是高效的?是不是适合我的?”

举个例子。一位程序员喜欢看侦探类故事,希望自己工作开会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。这位程序员于是开脑洞,想了以下几种实现方法:

  1. 阅读各种英文侦探小说
  2. 刷 BBC 侦探剧
  3. 看 StackOverflow 和 GitHub 上面的讨论串
  4. 在 Coursera 等网课平台上学习 negotiation 和 argument 技巧
  5. ……

方法 1 和 2 可能对于这位喜欢看侦探类故事的程序员来说会很投入,但可能收获得更多是侦探故事的剧情、词汇,或者演员的脸长得怎么样,而不是开会时怎么跟产品经理表示“这个 feature 技术上实现不了”;用方法 3 你能收获程序员们讨论问题的方式和用词,仔细分析他们的思路,甚至是句子结构,相信这位程序员会有很多收获,比如:简单句还是很多从句?用了很多夸张的副词还是准确的专业术语?但是仅仅用方法 3 还是不能应付跟技术不太行的产品经理沟通,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叠加方法 4,收获一些摆事实讲道理的技巧,使得沟通交流效率更高、给他人留下更多印象分。

2. 创造语言环境

前面也说到学习语言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,而环境可以让熟练度更快上升。

试想,一个在英国生活的英国小孩是怎么学会英语的?这个小孩去幼儿园,老师、同学会跟他讲英语;小孩走在路上,看到的各种告示牌、广告是用英语书写的;回到家之后,小孩跟父母讲英语,小孩晚上被拖出去到超市买菜,看到的商品名全是英语,俨然一本图片字典。一天下来,接触到的全是英语。这个例子说明了有一个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。那么怎么给自己创造环境?

如果有可能,去一个英语国家呆一段时间,可以是读书,可以是旅行。毕竟前面的例子已经说明,真实的环境对语言熟练度有很大的帮助。

如果做不到,自己还有很多小事可以做,比如:

  • 放英文广播当作自己通勤、做饭时间的背景音
  • 把电脑、手机等操作系统调成英语
  • 和母语是英文的同事多讲英文
  • 找一些讲英语的兴趣小组参加活动

总结

  • 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下,效率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。可以通过目标选择方法,也可以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,两者可以相互结合。

文化和生活常识

不少情况下,沟通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,而是当地文化和常识问题。这里举一个我碰到的真实例子。

有一次,我的一位同事想跟产品经理表达实现某个 feature 的难度。这位同事的原话是:

I think this is a matter of constructing the Leidsche Rijn tunnel; it can’t be the Gotthard tunnel.

翻译过来便是:我觉得这是个修 Leidsche Rijn 隧道的问题,不会是修 Gotthard 隧道的。

翻译成中文后,你读懂是怎么回事了吗?我这位同事想说的是,这件事情有点难度,但也不是特别难。

同事那句话的难点在于 Leidsche Rijn 隧道是什么,Gotthard 隧道又是什么。Leidsche Rijn 隧道是位于荷兰中部城市 Utrecht 的一条高速路隧道,全长 1.65 公里。那个位置原本是地面路线,这个隧道是后来为了缓解地面紧张的交通而建的。Gotthard 隧道——准确来说,我同事想指的是 Gotthard 基础隧道——是位于瑞士的、目前全世界最长的隧道,全长超过 57 km。前者是在平地下挖隧道,后者是穿山隧道,再对比两者长度、修建市场和耗资,便可得知:前者是要花些钱和时间修,但比起某个复杂大项目来说,还是比较简单的。

总结

  • 了解当地文化和常识,能让语言学习和使用更顺畅。